足迹
四合院之无奈的穿越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442章 奢侈品(第1页)

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

老头也不生气,细心的拿出手绢弯腰擦着皮鞋,“你卖云扬股份,赚了一亿多港币,都花光了?”

“是啊,全都变成砖头瓦块、钢筋水泥了。”杨山指着眼前的工地。

“真没钱了?”

“有也不借。”杨山看向马登,想弄清楚他来此的真正目的。要说他就是来张嘴借钱的,那纯粹瞎扯淡,杨山看起来像个傻子吗,说借就借。

“你要是还有钱,我有一片不错的宅地,你可以考虑一下。”

“没兴趣。”杨山现在住的别墅,空置了好多间屋子,没必要再买。

“杨山先生,先听我说完,这块地你一定有兴趣。”马登虽然还保持着英国佬儿的傲慢劲儿,但是话里话外都是对钱的渴求。

“嗯,您说说看。”杨山自顾自的点了根烟,都没给他让烟。

“山顶种植道1号。”

杨山停下了吸烟的动作,这个地方他听说过,应该是前世听说的。是一片不小的宅地,早年间是个叫什么卡佛家族建造的欧洲古典风格的巨宅,后来给谁了不清楚,他只记得最后是张玉良家族卖给了会德丰,然后会德丰在那片地上盖了10多栋高档寓所。

“是张玉良他们家的吧,你把别人的东西拿出来卖,人家知道么?”

“你知道张玉良?”

“知道,会德丰的大股东,你的合伙人,一个卖假药的商人。”杨山一口气给出三个头衔。

如果三个头衔单拿出一个还好,三个一齐说出来,搞的马登一时也面上无光。

张玉良他们家早年是干篾匠起家的,后来机缘巧合拿到了西药在东亚的独家代理权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盘尼西林,也就是青霉素,由此家暴富。

朝战爆后,国内物资紧缺,当时最主要的对外贸易窗口就是香江。香江有很多人都通过走私货物到内地赚到了钱,比如火家。这些人基本都是顶着被港英政府制裁的巨大风险赚个辛苦钱。

但是张家不一样,据说他们为了赚钱,销售给志愿军的救命药里掺杂了过期药甚至是假药,这一做法太犯忌讳了,被人诟病到现在。

这件事的真假杨山也不清楚,但他们家与内地交恶肯定是真的,否则也不会在80年代刚一传出确定回归的消息后,正在打分家官司的张家全体成员立刻毫不犹豫的移民。

由此也可以揣度一下他们家到底卖没卖假药。

香江就屁大点儿的地方,有钱的买卖人相互之间都认识,可以说是在熟人圈里做生意,名声一旦臭了,那可真不好洗。

所以张家之后就逐渐把生意转到了地产和百货上,而且全家人极为低调,参股的很多产业都不为外人所知。

杨山曾经听火大少调侃过,说他们家过的是共产主义生活,一大家子二十多口人住在一栋大宅里,任何人都没有私财,连衣服都是公用的。除了必须的交际,家庭成员想在外边吃顿饭,都要报0a走审批流程。生活在这样家庭环境的人,心理估计都不怎么健康。

所以别说是白人圈,即使在华人圈里,也没几个人和他们家来往。估计也只有马登是个例外,谁让张玉良是会德丰的大股东呢。

“咳咳咳,那些都是谣传。”马登也没脸帮张家多做辩驳,迅回归正题,“那块地也有会德丰的股份,我可以做主卖给你。”

“多少钱?”杨山随口问道。

“4000万。”

“咳咳,”杨山是真被烟呛得咳嗽了,“你当我是凯子吗?这块地里有金矿?”
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xsdu.net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